- 郑永卓;张万旭;刘玫;魏文卿;王娟;郭枫晚;
采用降温结晶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零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C_8H_(14)N_2SnCl_6(C_8H_(12)N_2为4-(乙氨甲基)吡啶),其室温下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为4.30%。引入具有5s~2孤对电子的Sb~(3+)得到C_8H_(14)N_2SnCl_6:Sb,该卤化物在680 nm处呈现出稳定的高效橙红色宽带发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为335 nm,量子产率高达63.14%,同时具备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经理论计算与研究分析发现,C_8H_(14)N_2SnCl_6:Sb的高效宽带发射归因于自限域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 STE)发射。此项工作提出一种有效的掺杂途径来实现高效自限域发射,挖掘了锡(Ⅳ)基金属卤化物在橙红光荧光粉中的潜力。
2025年04期 v.38;No.160 535-542+63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云龙;刘德宝;任晓雪;王伟娥;李成海;杨慧;翟梓棫;董鑫焱;王俊青;王兆彬;
在生物医学中钛合金有生物相容性好、毒副作用低和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作为骨修复的植入体被广泛研究。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个性化产品定制,能够根据患者个体的特定需求制造骨修复植入部件。综述介绍了增材制造钛合金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微观结构调控部分,探讨了增材制造技术对α型、β型和α+β型钛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考虑到材料表面属性差异会影响后期植入体的生物学反应特性,进一步分析了微弧氧化、阳极氧化、电泳沉积、水热合成以及层层自组装等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增材制造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2025年04期 v.38;No.160 54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王敏;方敬红;冯建光;孙琼;
通过回流法制备二维红碳材料(RC),并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简单的机械搅拌结合,得到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光催化剂(RCCN)。RCCN呈现典型二维片层结构,且相对于g-C_3N_4有着更低的载流子复合率和电荷转移电阻。因此,在模拟太阳光下照射下,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有机物降解反应的最高表观动力学常数(0.038 6 min~(-1))是g-C_3N_4的两倍多。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均显示,复合后的材料在光照激发后能产生更多活性自由基,参与有机物氧化降解。结合电子转移路线可知,g-C_3N_4与RC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电阻通道,使电子可定向地从g-C_3N_4的导带转移到RC的价带,即光诱导电荷按照典型的Z型异质结构进行转移。因此,载流子复合率的降低和活性物质的增加,大大提升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为水中污染物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4期 v.38;No.160 55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8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何醒丽;李晨;苏通明;
通过水浴浸渍法成功制备了xIn_2O_3/BiOBr(x%为In_2O_3占BiOBr的质量分数)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分析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光吸收性能、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效率。结果表明,In_2O_3和BiOBr紧密结合,In_2O_3均匀分散在BiOBr纳米花上。与In_2O_3和BiOBr相比,xIn_2O_3/BiOBr复合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更强。In_2O_3的加入提高了BiOBr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了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发现当In_2O_3负载质量分数为5%时,5In_2O_3/BiOBr具有最佳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反应4 h后,CO的生成量达到了16.12■mol/g,是BiOBr的1.68倍。
2025年04期 v.38;No.160 56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玲;胡素美;戚鑫;陈树荣;姚依鹏;刘晓薇;
以盐酸四环素为处理对象,稻壳基生物二氧化硅(BSi)为载体,制备了兼具经济性和高效性的BSi@TiO_2核壳催化剂,结合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DBDP)技术,形成DBDP协同催化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DBDP技术辅助下,BSi@TiO_2-72%对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78.42%,超过单独催化和单独放电的总降解率,证明BSi@TiO_2催化与DBDP放电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TiO_2负载质量分数为36%时,催化剂在降解性能与成本间达成最佳平衡。此外,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降解效率显著提升;四环素初始浓度的增加则导致降解率下降;碱性条件有助于提高降解效率。研究结果为探究抗生素污染物的高效无害化处理技术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160 579-586+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汤云祥;张亚男;孔令恒;朱耀威;赵晓蕾;
光热耦合催化CO_2甲烷化是缓解温室效应和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但在实现理想的转化效率和高选择性目标产物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在Al_2O_3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Ni纳米颗粒的方法,用于光热耦合催化CO_2加氢制CH_4。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Ni纳米颗粒与Al_2O_3载体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电子能够高效地从Ni转移到Al_2O_3表面,从而促进反应物的吸附和活化。实验结果表明,在300℃和光照下,Ni/Al_2O_3-3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CO_2加氢活性,CH_4产率为32.4 mmol·g~(-1)·h~(-1),选择性高达93.3%,其活性较传统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提高了3.4倍。此外,机理研究表明,Ni/Al_2O_3催化剂上的CO_2甲烷化反应遵循甲酸盐途径,光照能够有效促进反应物和中间物种的活化和转化,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2025年04期 v.38;No.160 587-595+64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